校区首页

校区新闻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正文

《河源日报》深度报道:发挥科创优势 引领河源“智造” ——“万绿河源”院士校长圆桌会议首场活动举行

时间:2025-03-07

        

7月22日,河源日报权威发布05版以《发挥科创优势 引领河源“智造” ——“万绿河源”院士校长圆桌会议首场活动举行》为题报道,报道了我校主办的院士校长圆桌会,推动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情况。现予全文转载。


        应河源之所需,尽广师大之所能。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主办、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承办的“万绿河源”院士校长圆桌会系列专场活动于19日拉开帷幕。

  首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场以“创新引领,河源‘智造’”为主题,瞄准河源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旨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陈俊龙,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开林等业内专家受邀出席。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换道领跑是后发城市崛起较好的突破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抓住毗邻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优势,全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全省排名第九位,粤东西北排名第一。河源成为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领跑城市。

  当日的活动分两个阶段,上午由院士校长作学术报告。根据河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专家们分别以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电子信息产业“智造”、科产教融合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及坚持“一个创新、两个转化”服务河源绿色崛起为主题,从国家战略谈到工业运用,以前沿理论开篇,到实践运用落脚,深入浅出,让参会嘉宾受益匪浅。

  在“院士杰青河源行”院士专家咨询会上,院士校长们与我市电子信息领域的相关企业进行了有效互动。在下午的考察环节,专家学者们深入河源国家高新区,调研了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河源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并针对企业发展困惑,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河源特色行业,邀请更多的院士专家前来接诊把脉,将系列活动办好办实,以我们之所能,成就河源之所需,加快实现河源绿色崛起。”戴青云表示。

  据介绍,自广师大河源校区创建以来,该校按照“河源之所需,广师大之所能”的办校理念,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运营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服务属地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了河源第一份城市手信——“河你有源”礼盒系列等,为河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

  实地考察

  深入企业寻创新 精准“把脉”谋发展

  在19日下午的现场考察活动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潘开林等行业专家学者分别来到企业走访并召开座谈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专家一行深入企业,了解了企业文化、产品应用和科技创新等情况,并围绕企业关键技术攻关与需求、产品创新、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深入研讨,为企业提出专业建议及解决方案。

  “企业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有强劲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专家对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电力测控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开创了智能电力测控革命先河给予称赞;对河源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在射频滤波芯片领域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通信终端企业提供国产高端体声波滤波芯片表示认可。

  专家们表示,河源企业要把持续创新视为发展核心动力,加强自主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专家院士们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建议为企业当前面临的技术攻关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对接下来的产品布局及持续创新策略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河源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衣新燕说。

  专家观点

  陈俊龙:运用人工智能 赋能河源“智造”

  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陈俊龙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业应用的前景,以及在这一大趋势下国内企业的应对策略。

  在河源正全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城市的需求下,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陈俊龙认为,河源在进行工业园区建设时,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的创作功能,以数字孪生的技术进行厂房设计模拟,能快速成像;后期装配、加工布局等方面,也可以先使用数字模型演示一遍,确认无误后就可能直接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因为人工智能在设计和演示这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陈俊龙说。

  陈俊龙建议,河源的电子信息企业可以在零件组装、工业自动检测等步骤,利用“人机互动”的方式,让机器人辅助完成一些重复的劳动工作,其效率和准确度都会比以前纯人工操作更高一点。

  陈俊龙认为,河源可以在工业物联网这一块领域去探讨如何实现智能制造,从原材料布局到整个流程等,利用人工智能优势进行集成设计和规划。“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提供这方面咨询和规划服务的机构。”他建议河源的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辅助自身进行产品线的改进,用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戴青云:推动科产教融合 助力河源绿色崛起

  戴青云建议企业要把握新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的机遇,推动科产教融汇,服务新质生产力。

  戴青云表示,首先,广师大将紧密对接信息技术面向未来产业的需求,挖掘其技术趋势和产品研发趋势,不断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自身的创新。其次,根据河源的产业需求,组织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开展对应的科研活动,例如通过开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自动匹配和对接,为河源提供人才支撑。此外,该校还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根据产业的需求组建产业学院,按照产业链条和产业的技术生态把相关专业整合起来,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方式,汇聚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戴青云建议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结合“百千万工程”,联合相关高校或机构,共同找到未来能支撑河源产业发展的技术与人才。她希望,通过这种政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促进企业和人才进行精准对接,实现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共同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实现河源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