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体现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学院立院之本。为认真学习和落实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精神和要求,坚持以生为本、严谨治学、科学管理、强化特色,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现结合计算机科学学院新生年级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2021级新生学风班风舍风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任务,突出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科学统筹、强化引导、严格管理、优质服务,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计算机科学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罗纪旋
副组长:杨燕佳
成 员:迪娜、涂青云、梁立基、李艺晴 、覃礼媛、叶鑫泉
三、总体思路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助学生成才的工作理念,以落实生涯规划和加强形势教育为切入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师德、师风、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强化基础工作为突破口,狠抓新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以学习竞赛活动为平台,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创新学风班风舍风建设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新生熟悉学校,了解专业,适应学习生活,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为大学学习生涯和未来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四、内容实施
(一)组织动员、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1.学院层面
召开学风建设动员大会,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的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使广大教师与学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此外,计算机科学学院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了解学院在教风、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为学风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班级层面
在学生中开展以“建设优良班风、建设和谐宿舍”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营造“人人爱学习,班班创学风,舍舍讲和谐”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班级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级和宿舍。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纪律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教育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等条例,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诚信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诚信形象,培养学生“为学须笃行、为人重诚信、为学如为人”的理念,诚实做人,诚信应考。感恩教育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世情,思考人生,学会感恩。让学生饮水思源,建立起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统筹兼顾、全员参与、全程育人
在学风建设工作中,计算机科学学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学风建设的全员参与就是要组织、动员学院全体教师、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人员,积极参与到学风班风舍风建设中去,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辅助学风;全过程抓学风,是指通过抓好新生年级入学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促进学风建设;全方位抓学风,是指既要抓课程学习的学风,也要抓素质教育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1.全院联动—构建学风建设层级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到人
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将其作为一项严抓项目,实行辅导员专人专项管理制度,在学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直接监督和指导下,形成了新生年级辅导员—学生会生管部—学工办考勤小组—班级副班长—班级宿舍长的监督检查队伍,强化课堂管理,严格课堂考勤制度,严格执行并完善和健全学习管理与激励制度,课堂考勤制度、听课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制度保证和队伍保障。
2.以德育人—积极发挥教师课堂主体作用,通过教风带动学风
学风建设关乎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成才。计算机科学学院召开多次师德师风促进大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以德育人。
3.家校联系—形成家校育人有效合力,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计算机科学学院形成了特殊学生要经常联系,重点学生要加强联系,一般学生要保持联系的工作理念,构建起了从日常到突发、从一般学生群体到特殊学生群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家校联系工作体系。在制定了《计算机科学学院家校联系工作方案》的基础之上,成立学院家校联系工作小组,负责部署、组织、指导和实施家校联系工作。工作小组人员包括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助理等。再者是构建了多渠道的沟通途径,建立了学生信息档案,一方面记录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一方面随时记录学生在校的成长发展过程,便于学校和家庭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家校联系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的平台,形成了家校合力,构建起了家校情感互助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全面成才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学风班风舍风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打造品牌、抓住症结、突出实效
1.加强养成教育:重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养成
①“E时代精英养成季”:引导课余行为,提升学生时间管理与主动学习能力
为推动学院优良学风传承,弘扬好学精神,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学风氛围,创建严谨学风和优良班风,计算机科学学院(河源校区)开展新生“早读英语 晚修专业”—E时代精英养成计划学风班风建设活动。在新生中开展晨读活动,提升英语听说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让学生明白“一日之计在于晨”,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修专业夯实知识基础,精进实操技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增强各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
②“宿舍共建”:规范宿舍生活行为,构建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
为提高宿舍的环境育人功能,以舍风带动学风,计算机科学学院于细微之处入手,把宿舍文化建设视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宿舍阵地,创造和树立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学生宿舍氛围,营造和谐的宿舍环境及人际关系。让新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劳逸结合,锻炼强健体魄。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在班级、宿舍中进一步深入开展学风班风舍风建设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风班风舍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鼓励学生献计献策。
2.注重以赛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积极性
计算机科学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竞赛为推力,以赛促学的理念,积极搭建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平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具有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和“乐学、勤学、善学”的学习品质,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科学学院以IT科技活动月为平台,以学院科技协会为抓手,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比赛。IT科技活动月已连续开展了十一届,是计算机科学学院富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IT科技活动月开展包括创新创意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小程序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和科技讲座。此活动是培育优秀学生科技作品的孵化器,历届IT科技活动月孵化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作品。以赛促学效果明显。
3.推进榜样引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计算机科学学院推进线上线下榜样引领平台。线上通过“计科校友榜样说”等公众号平台对学生进行榜样引领。其中优秀校友在“计科校友榜样说”栏目中分享他们的职业规划、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以自身的经验给予师弟师妹们更多意见和建议。目前,该栏目已顺利推出了13期,校友类型包含有职业教育、互联网从业、公务人员等,累计阅读量达到50000+,“榜样说”影响面在逐步的扩大。“计科校友榜样说”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树立正能量典型榜样,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从优秀校友的职业规划与人生经历的分享中收获,从而增强我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激发学生们“向优秀看齐”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学院积极推荐线下榜样交流活动。一是举办朝闻IT行业新趋势之前沿讲座;二是进企业•乐分享•听“IT达人”的成长故事。三是在河源校区开展了优秀校友分享会、新老生交流会。
(四)总结反馈、表彰先进、争优创先
计算机科学学院建立了总结、反馈与发展的学风班风舍风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加强班风建设,促进整体提升。紧紧依靠班级建设开展学风舍风建设工作,全院各班会提交本学年班级学风建设总结报告,展示各班学风建设的主要举措,开展的特色活动以及剖析本班学风建设尚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列出能够切实提高班级学风建设的有效性的改进举措。在班级自评基础上,计算机科学学院结合班级旷课率、挂科率、学科竞赛参与率、获奖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各班学风建设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召开学风建设活动总结大会,树立榜样,弘扬学风,整班推进,开展学风争先创优,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五、时间安排
2021年9月-2022年7月
六、基本要求及相关事项
(一)新生辅导员要根据新生特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教育引导为主,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突出实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助班朋辈等的积极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切实将新生年级的学风班风舍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总结,促进转化。及时总结新生学风班风舍风开展过程的经验做法,促进特色凝练,及时宣传。
计算机科学学院
2021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