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时间:2021-04-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1115日至20146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这一重要著作蕴含的许多富有创见、意蕴深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重申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自觉服从、服务于意识形态工作大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首要使命和中心任务。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论断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风尚、凝聚价值共识、推动和谐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澄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虽是强调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但实际上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地位的凸显和重申。面对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思想认识领域的多元状况、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重申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地位,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极强的现实必要性、针对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经济建设工作做好了,并不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实现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就达成了。“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也就是说,只有国家和社会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步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推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同步改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

客观地讲,当下我们精神文明建设较之于物质文明建设还有些滞后,国家的精神力量还相对欠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较为贫乏。特别是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各种思想文化持续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渐多样、多元、多变,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暗流涌动、竞相发声、扰乱视听;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沉渣泛起、悄然蔓延、败坏民风,这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种条件和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只能强化,不能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使命和职责。特别是面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敢于亮剑、敢于担当,牢牢掌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两个巩固” 明确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凝聚价值共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两个巩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的准确定位和明确指示,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性,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深刻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大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权威性所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主义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错误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人民群众,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工作者的首要使命和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大任务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证,它对于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缺失了共同思想基础的维系和支撑,就会有亡党亡国的全局动乱风险,失魂落魄的民族精神危机。共同思想基础不会凭空生成,也不能人为虚设,而是源于共同的利益,生长于共同的事业,凝结于共同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人们补足精神上的理想信念之“钙”,引导人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培育和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培植和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弘扬主旋律,树立起社会思想的主心骨;传播正能量,凝聚好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培植新风尚,塑造好人民群众的精气神。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确立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价值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核心与基础,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同时也提供了个体成长成才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他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同时“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三个倡导”的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这些重要论断对于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命题意义非凡,同时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理论和创新实践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行动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逻辑、中国传统智慧与世界现代文明、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体利益诉求、理论通俗化与实践易操性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应该发挥更大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向作用。

首先,要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面对人们思想意识层面的新问题提出的;是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的,是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提出的。

其次,要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点理念和方式方法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再次,要明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策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上下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具体化、系统化、制度化。

 

四、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强调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一贯倡行的基本原则。党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次使用过的术语。据考证,中国共产党最早是在1947年1月11日《新华日报》提出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论”。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期的建设、改革实践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我们党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始终遵循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这一原则,他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强调“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些论断既是对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基本原则的肯定和强调,也是对实践经验的新阐发、新概括,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坚持人民性,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但是,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着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或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有的表现为党性的弱化、意识形态的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劳动阶级的基本立场被消解和漠视;有的表现为人民性的弱化,一些理论宣传假大空、艰涩难懂,一些实践活动脱离群众、言行相悖;还有的表现为党性和人民性相互替代,甚至相互对立,以党性或人民性之名行违反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之实。

新形势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必须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重要论述,一是旗帜鲜明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性原则,以“两个巩固”为根本内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作用,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二是切实坚持好、贯彻好和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原则,把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改造群众主观世界和改造群众客观世界结合起来,把改善群众物质生活和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把人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三是正确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体现过硬的党性原则,又要呈现坚定的为民宗旨。

 

五、抓典型、树榜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创新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艺术

方法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渡船”“桥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讲方法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理念、目标和内容都将成为泡影。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性和有效性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艺术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实效的论断和做法。择其要者,谈两个方面。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抓典型、树榜样。典型的示范是高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典型、树榜样的工作方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多次提出要重视典型的宣传教育,“既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又发挥反面典型警示震慑作用”;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他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他指出,“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谈到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他提出“心有榜样”的要求,少年儿童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时提出,“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细、小、实”上下功夫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一条重要方法策略。所谓“落细”,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目标要细化,态度要细致,措施要细密,才能达到精确指导的效果,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所谓“落小”,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关注日常生活的小事,要深入思想认识的小节,要落脚涵化素养的小处,把“小”的文章做足做好,把“小”的载体做大做强,“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收获春风化雨之成效。所谓“落实”,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求实策,虚功实做,实干直行,以知行合一为原则,以真章实效为目标,坚决避免坐而论道、凌空蹈虚的误区。